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

小小山城─車埕

位置:集集支線,車埕火車站。

車埕真的是個很漂亮的地方,
尤其是相較於前一天剛走過了集集,一個不知所以然的風光車站。
滿滿的人潮,滿滿的攤販,全新的車站,全新的販賣部與市集。
什麼都有什麼都賣,唯獨買不到過去喧囂的痕跡。
在這麼嘈雜的現在,也實在是難以緬懷昔日的繁華與曾經的凋零。

相較之下,車埕有她的歷史,她的寧靜,她的美麗風景。

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是在周六下午到達集集,周日早上進入車埕的,
不同的時間點本來景觀就會不同。有所誤解,還請見諒。
看了看網路上分享的車埕遊記,車埕的假日,似乎也是人潮滿滿...


一早從水里出發,濕濕霧霧的早晨。
到水里車站前拍個照當作標定,隨即轉入了131縣道,開始了爬坡之旅。

本來還在想一大早就要奮鬥真是神清氣爽,反正天氣冷冷涼涼,就當作熱身吧!
不過很意外的,才踩踏了一陣,很快就進入了車逞。

順著指標轉入車埕,稀哩呼嚕的下坡很快的把我帶到了最低點盡頭的河床邊。

這是水里溪。
131縣道,從水里往車埕的唯一道路,就是沿著水里溪而築的。
因此沿著溪沿著路,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泛日月潭水利工程,
從車埕火車站,明潭的水里電廠與明潭電廠,到明湖的大觀一廠大觀二廠。
印象中還有其他的景點,是條美麗的小小山路。

車埕的開發,最早應該是在日據時代,
為了輸出埔里所生產的蔗糖,而興建了埔里至車埕的輕便車鐵道。
而後,日本人因為的電力需求欲開發日月潭水力工程。
為了運送工程所需的設備與原料,拓寬了車埕至二水的七分車鐵道,改為運送建材。
同時更進一步的從二水匯入了西部幹線,而有了今日集集支線的風景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車埕是當是各式原物料的轉運站,隨時停滿了輕便的台車。
因為停滿了台車而得名車場,閩南語的車場叫著叫著,
車場,車場,車場,
車埕,
就此誕生。

而後,又有伐木公司於此地設廠,車埕搖身一變又成了南投木材的集散地,喧囂一時。
甚至還讓水里車埕一帶,有了「小台北」的稱號。

因為這些歷史,很自然的,
從運蔗糖的輕便車鐵道,到運物料的日月潭水利工程鐵路,到集集支線,又到了木材集散地,
車埕的故事,大概就是圍繞著,鐵道文化、電力工程、以及,木材產業。


稀哩呼嚕的下坡把我帶到了最低點盡頭的河床邊,
距離河床邊最近的地方,就是鐵路。
而也才因此第一次看到了,原來鐵路的盡頭,就是這個樣子。

小時候總會很好奇,長長的鐵路一直走到底到底會是長什麼樣子?
看起來無限延伸的大馬路最終又會藏著什麼?
好長好長的河流好多好多的水的源頭在哪裡?
突然發現,就像過去的歷史所曾經好奇的海的盡頭與世界的終點,
問題,可以被解決:世界是圓的,沒有終點;
好奇,卻無法被解決:因為好奇也是圓的,永遠沒有終點。

而這個鐵道的盡頭不只如此,她可是非常開闊的。
畫面中遠遠延伸得最左側,略微高高的地方,是月台。
月台再外側有著一條鐵道,通向的就是在前面照片的鐵道直駛盡頭。
再來有個Y字岔路,左側會和直駛盡頭相通,讓火車開到底後可以迴出來,
做維修、停泊、或其他的準備作業。
右側則和畫面中間的鐵路又會再末端相連。就像這樣。


那最右側的,則是通往補煤加水站啦,
最左邊的臺子,就是放煤的地方,然後從那裏把煤再倒入火車中。
而且仔細看,很聰明的是往上的滑坡還做成小鋸齒狀的,就是為了怕一個不小心,
整台推煤車一路滑到底。
中間的就是加水塔。
大大的水塔大大的水龍頭,透露的是過去那個年代,那印象中還是黑白的蒸氣火車頭。
大大的火車頭,燒著煤,噴著煙,拖著一車一車的建材,拖著黑白的歷史,邁向彩色。
而在這裡加滿煤,加滿水,加滿蔗糖加滿木材,滿滿一車廂,飽滿精力,再次出發。

而在加水站的正對面,就對著那大大的水龍頭的,還有座兩層樓高的控制塔。

因為這麼多條的鐵路線交錯,
要進站,要卸貨,要休息,要維修,要補煤,要加水,要進貨,要出站,
在全自動化這名詞還沒出現的那個年代,
透過二樓的視野,透過操控員的判斷,就要透過這些控制閥,
讓這所有齒輪,準確的吻合,流暢的運轉下去。

而在這鐵道旁的,最吸引注意力的,就是這一潭的貯木池。

木材在砍伐後,若沒有良好的保存環境或是適當的處理的話,是非常容易蛀蝕的。
因此,那微溫,帶著焦黑的斷口,新鮮,而充滿年歲的軀幹,
在被送到這裡,等待發落時,就會先進入這池綠潭。

在照片的左邊,可以看到有兩個長長的鐵鉤,
鐵鉤,就是用來,用來讓軀幹轉運的。

從貯木池被吊起,放上台車,

再沿著右側的台車軌道,進入下一個轉運站。
然後再次的嵌入,吊起,
放入鐵軌上添滿煤礦加足水,精力飽滿的蒸汽火車頭上,
請,搶,請,搶,有點老邁,卻依然穩重的步伐。

不知道要怎麼看待這交疊的畫面,
一幕是滿滿的台車,揮汗的人們,喧騰的蒸氣聲,軌道聲,人聲,
而另一幕則是焦黑的斷口,橫躺的軀幹,深插肋骨的鐵鉤。

這裡還有車埕酒莊,還有很多小商店,曲折的小巷,還沒開始營業的木業展示館,
不過,也晃得夠久了。

在離開時,慢慢的上著坡,拐著小巷,準備轉回131縣道。

這時才更明確得注意到,
車埕,完全就是個沿著溪邊山坡而成的小鎮。

這是在小鎮制高點的廟宇前拍的,
近一點是一層一層,櫛比鱗次的民宅屋頂。
再下去是最左邊的貯木池,中間的木業館,以及右側的火車站。
最底下的一片綠油油,當然也就是鐵道的所在位置,以及控制塔台。
而在對面山坡拔起之前的,還有著依稀可見石頭滿布的河床。
左側高處,也就是水里電廠的所在位置。
車埕,真的是個漂亮的小鎮。

「拾級而上」,大概也就是用來形容離開車埕的方式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